股市杠杆资金炒股 2025年上海大学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分析,行之覆盖200分,押中10道原题
相比于去年股市杠杆资金炒股,今年学硕真题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只是深度略次一些。题量较大、范围较广、重复出题、反套路化是它的特征。
❶ 总计24道题,涉及名解、简答、材料、论述、实务五种题型,非常考验考生的手速。去年没有考实务题,今年继续考实务题,早就猜到了,2015-2016、2018-2019也是这么干的。
❷ 知识点涉及范围较广,除了新闻学、传播学、实务理论等常规考题和国际传播、媒体融合、智能媒体、城市传播、媒介化专题外,又加了一点中新史、外新史、广告题、研究方法(这4个专硕今年都没考)。
❸ 要么是学硕曾经考过的原题,要么是专硕曾经考过的原题,重复出题概率高。如新闻框架、非虚构写作、公共新闻业、传媒业的变革、媒介化社会、华尔街日报体、数据新闻等。
❹ 面对一些最新的大热点、周年考点,上大有时喜欢完美避开,反套路化。而其他学校考过的旧题反而拿出来再“炒”,如今日头条口号、媒介可供性、城市走红等。
如今,上大新传“随意”出题趋势下,想要押中原题非常困难。
我只能说整套试卷算下来,大概有200分能够在行之课程和资料里找到答案,涵盖14道原题,4道类似题。
展开剩余94%若单论冲刺班(模拟十套卷+最后三套卷+热点专题手册+冲刺班课件)而言,押中10道原题(含类似题)。
下面,我简要对2025上大新传学硕真题做一些分析和解读,当然只代表我个人看法,你写的答案跟我的分析不一样不代表没分,言之有理即可。
上大新传学硕640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媒介偏向论
押中!传播理论题,专硕考“偏向空间的媒介”,学硕考“媒介偏向论”。学硕和专硕的题目越来越相似了。行之冲刺班《最后三套卷》第2套卷874出过原题。
2、新闻框架
押中!传播理论题,2023年上大新传学硕原题,行之行健班《名解册》和《笔记上册》里有本题答案。
3、媒介批评
押中!新闻理论题,媒介批评又称为新闻批评,往年行之行健班《笔记中册》里特意写了这句话,但却有好多同学过来质疑说,是不是写错了?其实没有写错,恰恰是网络上的信息有误。
郝雨老师在《新闻学概论当代教程》中明确说了新闻批评又叫媒介批评,是指以新闻解读为基础,对媒体机构和新闻作品展开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新闻批评不是以新闻的形式对社会进行批评,不是通过批评性的报道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网络上有关新闻批评的定义基本认定其是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而是以理论的眼光和研究的方式对新闻本身的批评,所以它跟媒介批评是一个意思。
行之行健班《名解册》和《笔记中册》里有本题答案。下面附上《新闻学概论当代教程》中的原话,再次重申郝雨老师的观点:新闻批评又叫媒介批评,并非是报纸批评或舆论监督。
4、分层抽样
押中!研究方法题。随机抽样方法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集群抽样等。随机抽样方法高中数学学过,即便没有背过也应该有些印象。行之行健班《笔记下册》里有本题答案。
5、非虚构写作
押中!非虚构写作专题。2021年上大新传学硕原题。行之行健班《名解册》和冲刺班《热点专题手册》里有本题答案。行之冲刺班《模拟十套卷》第1套卷640出过原题。
6、新闻透明性
押中!新闻理论题。新闻透明性是新闻客观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补救措施。行之冲刺班《最后三套卷》第1套卷874出过原题。
二、简答题(10×3=30分)
1、1990年以来西方公共新闻业的基本特征
半押中!新闻理论题。2024年上大新传学硕原题。去年考公共新闻业名词解释,今年考公共新闻业的特征简答题。行之行健班《名解册》和《真题册》里有本题答案。
虽然没有系统性总结或背诵过公共新闻业的特征,但是从名词解释中就可以梳理出其特征。例如媒体角色的转变、新闻理念的变化、强调公民的参与、新闻业与社会互动的增强等。
2、媒介可供性及其内容
押中!传播理论题。行之答题班曾讲过媒介可供性、可见性、物质性。行之考前发布的热点词核心名解第15个就是媒介可供性。行之行健班《笔记上册》里有本题答案。
3、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区别
未押中!研究方法题。去年考内容分析,今年考文本分析,两者的定义同学们应该都背了,但是从定义中抽离出两者的区别,略有难度。
传播学派、研究方法等分析区别,一般都有一定的套路可循。内容分析偏向定量,文本分析偏向定性,两者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不同。
研究目的上,前者主要揭示传播内容中的趋势、倾向或态度等,后者主要揭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情感、意义和价值观等。
研究方法上,前者主要采用定量研究,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结论,后者主要采用定性研究,通过探究词语间的关联性、文本结构等来得出更深刻的研究结果。
适用场景上,前者适合于需要大规模数据分析和客观描述的场景,如市场研究、政策分析等。后者适合于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在意义和结构的场景,如文学研究、舆情分析等。
三、分析题(20×2=40分)
1、今日头条的口号从“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到“信息创造价值”,再到“看见更大世界”,阐述算法平台在新闻信息环境的角色变化
未押中!智能媒体专题,上大常考的变化题。题干很清晰,给出了三个今日头条的口号,从口号变化中分析算法平台在新闻信息环境中的角色变化。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体现了今日头条根据大数据捕捉信息的方式给用户提供内容的运营模式,也迎合了观众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信息的想法。此时的算法平台可以说是信息分发者、信息筛选者。
“信息创造价值”体现今日头条希望通过优质信息实现商业变现的思维,通过连接人与信息来创造新的价值,更加重视信息的优质。此时的算法平台可以说是价值引领者、用户的智慧向导。
“看见更大的世界”体现了今日头条想要解决信息茧房,打破了用户所接收到的封闭信息,丰富了信息内容,加强价值深度。只有内容体裁足够丰富,分发方式足够多样,才能让人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此时的算法平台可以说是视野拓展者、瞭望塔守望者。
2、材料是《媒介学引论》德布雷的一段话,大致意思说没有与生俱来的都要靠中介,思考也要靠语言中介来表达。根据材料分析人和媒介的关系。具体来说,媒介的定义是什么?媒介有哪些层面?说明媒介中介性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因?
未押中!考虑到题目给了材料,即便没有看过德布雷的《媒介学引论》,根据材料也能得知他对媒介的看法与其他学者不同。
20分的分析题设置了3问,回答起来够呛,可以考虑前2问字数写得少一些,第3问展开分析。
第一问媒介的定义。德布雷关于媒介的看法与麦氏不同,他认为媒介是在特定技术和社会条件下,象征传递和流通的手段的集合。
举例来说,语言是一种典型的媒介。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传递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抽象内容,这就是他说的象征传递和流通的手段。
第二问媒介有哪些层面?根据《媒介学引论》,德布雷认为媒介可以分为符号表示的过程、社会交流规范、记录和存储的物理载体和传播设备。
第三问媒介中介性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因。媒介如何实现个体自我价值呢?网民曝光社会不良现象引发舆论监督促进社会进步算不算?个体经过算法找到志同道合者,联结成为圈层,塑造身份认同,获得归属感算不算?李子柒这样的自媒体博主通过作品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算不算?
四、论述题(25×2=50分)
1、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变革和挑战
押中!智能媒体专题。2024年上大新传学硕原题。行之冲刺班《最后三套卷》专硕第3套卷440出过原题。
之所以专硕出了这道题,学硕没有再出,是因为学硕去年考过了。没想到今年重复考,一模一样。
不过,行之冲刺班《模拟十套卷》第7套卷874出过原题。行之冲刺班《热点专题手册》和行健班《真题册》有本题答案。
2、结合“四不方针”,谈谈你对中国新闻史上“文人论政”的理解
半押中!中国新闻史题。上大新传学硕往年只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出新闻史题,而2024-2025两年均在论述题考了中新史。行之行健班《笔记下册》中新史笔记里有本题部分答案。
什么是文人论政、文章报国呢?就是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和抱负。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国家大事表达独立见解,以手中之笔发言,议论国事,关注国家兴亡。
王韬是最早的“文章报国”的知识分子,他于1874年创办的《循环日报》也是我国第一份政论报刊。随后,梁启超接过“文人论政”的大旗,《时务报》更是提出了报纸具有“向导国民”和“监督政府”两大天职,明显带有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影响的痕迹。
而新记《大公报》“四不方针”,广泛吸取“政治家办报”(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办报”(对媒体社会责任感强调不够,但注重经营管理)两者的优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章报国”理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文人论证”思想走向成熟。
王韬和梁启超是借助办报论政且从政,办报经费基本来自政治捐赠,等宣传目的达到了,报纸可能也就衰歇了。而新记《大公报》不同,张季鸾等人真的将报纸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将其当作正经职业来做的,而且强调超党派,文人论政但不参政(不党)、不接受任何捐赠,经济独立带来了不偏不倚的态度(不私)。
因为题目指明了结合“四不方针”,所以就没必要从王韬和梁启超说起了,直接说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如何体现了“文人论政”思想。
这道题就算真的不会写,直接套用“四不”方针的内涵,也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前提是落脚点朝“文人论政”去靠即可。例如不卖强调“三驾马车”的经营模式使得《大公报》经济独立,拥有批评社会的底气,不被“生存”所迫,能够坚守文人论政的立场。
谈谈你对中国新闻史上“文人论政”的理解,问法比较开放。“文人论政”思想的主要内涵、特点、意义、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区别……都可以算你的理解。考虑到题目25分,若只从“四不”方针来写4点,再写个结尾差不多也够了,若实在不放心可以再加一个意义层面。
上大新传学硕874真题一、名词解释(5×6=30分)
1、媒介化社会
押中!媒介化专题。2022年上大新传学硕、2023年上大新传专硕原题。行之冲刺班《热点专题手册》第1个大专题就是媒介化。行之考前发布的热点词核心名解第27个就是媒介化社会。行之行健班《名解册》和《真题册》里有本题答案。
2、数字游民
押中!热点词名解。数字鸿沟、数字反哺、数字土著、数字难民、数字移民、数字游民……傻傻分不清。行之冲刺班分析数字鸿沟时特意解释了这些词之间的区别。行之考前发布的热点词核心名解第34个就是数字游民。
3、共情传播
押中!热点词名解。行之考前发布的热点词核心名解第16个就是共情传播。行之答题班出了“国际传播中的共情传播”。行之冲刺班《模拟十套卷》第3套卷874出过原题。行之行健班《名解册》里有本题答案。
4、华尔街日报体
押中!实务理论题。2023年上大新传专硕原题。行之考前发布的实务理论核心名解第31个就是华尔街日报体。行之冲刺班《模拟十套卷》第6套卷押中原题。
5、北岩爵士
未押中!外新史题。去年考古登堡和舰队街,今年考北岩爵士。他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新闻事业家和报业巨头,创办了英国第一个现代报业集团——北岩报团。
6、YSXT广告
未押中!广告理论题。YSXT广告,就是追求非主流化形式,制造出非逻辑性和模糊性文本,宣传广告主的生活态度和消费主张,从而影响消费者的YSXT倾向。
二、简答题(10×2=20分)
1、你对“媒介是人的延伸”的理解
押中!传播理论题。行之冲刺班《模拟十套卷》第4套、第5套、第6套、第7套卷出过原题,既出过名词解释,也出过简答题和论述题。
2、数据新闻的特点和优势
押中!数据新闻专题,2021年上大新传专硕原题。行之冲刺班《模拟十套卷》第10套640出过原题甚至更难。行之冲刺班《热点专题手册》智能媒体中的数据新闻专题里有本题答案。
三、论述题(25×2=50分)
1、近年来,天水、淄博、泉州等城市火出圈,用传播学分析网红城市走红的打卡现象
半押中!城市传播专题。这道题比较简单,行之答题班第7次作业出了更难的“短视频构建城市形象”。
既然题目指定要求利用传播学分析网红城市走红的打卡现象,那么既可以直接选6个传播学理论分析这种现象,也可以先用3个理论分析这种现象,再写2-3点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
现象分析可以写镜中我、拟剧论、媒介情境论、媒介可见性、视频化生存、拟态环境等。影响分析可以写新闻建构、情感传播、接合理论、媒介记忆、景观社会、消费社会等。
2、论述省市区在国际传播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可以有什么作为?
半押中!看似是国际传播专题,实则是国际传播+媒体融合的“合体”。这道题完全可以直接套用县级融媒体的挑战,答案落脚点往国际传播靠就好了。
这道题的题干还有X的一段话,敏感词汇发不出来,这段话是2023年的话,当年《热点专题手册》里有这句话,结果当年没考;2025版《热点专题手册》删掉了这句话,今年又考了,果然是“炒冷饭”。
省市区在国际传播能做啥?肯定是省市区的媒体。从国际传播角度看,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基本依靠国家级媒体,省市区媒体有声音但极少;从媒体融合角度看,当前正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但省市区县却存在诸多挑战,对外传播更是不足。
所以,定位上省市区媒体主要内宣,外宣几乎没有,甚至都没有开通外宣渠道;内容上多而不精,缺人缺钱缺资源,跨文化传播能力有限;思维上还停留在传者思维,缺乏出海破圈的思路。
找到了问题,挑战就好写了。渠道上要布局,内容上要发力,技术上要创新。意见领袖、破圈传播、科技赋能、借船出海、精准定位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四、实务题(50分)
材料是西部新农人提升乡村振兴股市杠杆资金炒股活力值,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评论
半押中!虽然没有押中原材料,但是关于乡村振兴的材料和评论,行之实务班讲过好多篇,《实务练习册》里也提供了很多思路,村奥会、千万工程、十八洞村基本都能联系到乡村振兴。
可以谈现状,夸夸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给新农人带来经济和社会价值,而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走得更远,两者双向奔赴。
可以谈意义,新农人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什么,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新希望……
可以谈做法,新农人提升乡村振兴,这一成功经验如何普及全国呢?如何期待更多的“新农人”出现?乡村只有不断涌现“新农人”,才能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发布于:上海市